(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德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李家岸闸管所所长戚涛——
做好黄河的“闸门医生”
5月2日上午11点半,德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李家岸闸管所所长戚涛进行了一次加密水位观测。果不其然,与他之前估算的基本一致,和上一次水位观测时相比,水位上涨了6厘米。“汛期快来了,黄河的水位流量变幅也随之加大。”戚涛告诉记者,虽然有雷达水位计每半小时自动观测,但它采集的数据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为做好汛前的观测校核,增加了人工水位观测的频率。“人工水位观测能敏锐地感知水量变化,更加直观准确。”
人工水位观测是黄河守护人的基本工作之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按时到达靠近水中设置的水尺的位置,视线接近水面,读取水面反映在水尺刻度线上的水尺读数。“这项工作对准确度要求很高,而且务必要做好安全保护,防止不慎落水。”
早晨6点,戚涛进行了当天第一次水位观测。他要分别在水闸上下游的水尺位置观测水位,两处距离300多米,要翻越十几米高的黄河大堤,一次观测大概要用15分钟。“去年做了个腰椎手术,行动没以前方便了,所以用时长了。”戚涛说。
通过上下游水位数据,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以大致分析得出涵闸出水流量,从而决定是否调整闸门开度,确保流量稳定。“我们既要保证黄河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又要为灌区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支持。今天的观测数据显示流量增加较大,闸门要收一下,将水量稳定在调度指令的流量范围内。”戚涛说。
除了做好日常工作,戚涛近期还有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汛期前准备工作,包括汛前工程普查、工程设备维护等。给设备查体,戚涛独创了一套“望闻问切”工作法。不用仪器工具辅助,单是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耳听就能判断闸门启闭机设备哪里出现了故障,他被同事称为“闸门医生”。近年来,他发现并处理工程设备故障事故隐患近百次,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4月29日,假期第一天,戚涛去了一趟武汉。“我们正在进行黄河下游引黄水闸改建工程。之前,和同行交流得知,武汉有一家新材料科技企业生产高分子复合材料装配式模版,成本低、重量轻、拆装方便快捷,而且可回收再造。我们想改进后用到水利工程中。”戚涛说,之前去看过一次,这次去是实地检验企业根据其需求制作的样品是否合适。
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而四处奔波,这是戚涛的办事风格。他喜欢钻研业务,对每一项工作都很较真儿。2002年,李家岸引黄闸引入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黄河水闸位于堤防上的空旷地区,也是雷电多发区,涵闸远程监控的设备常遭雷击。“钻劲儿”上来了,戚涛与同事大胆探索、不断实践,成功研发了“全方位综合防雷技术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现已推广到黄河下游40余座引黄水闸。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刘晓林 梁晓燕 报道)
关键词: